关于小学数学跨学科主题学习研究思考
跨学科主题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,旨在打破学科边界、强化课程协同育人,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手段。跨学科学习,把学生所学知识放置到真实的情境中去检验、整合和深化。通过较复杂情境的创设,引导学生尝试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能否解决不了的新问题,从而激发学生反思、批判等高级思维的问题。那么,小学数学跨学科主题学习的开展,主要通过跨学科的实践活动展开!学生通过参与实践活动来融合不同学科的学习,从而解决实际问题!
首选,我们在小学阶段可以开展哪些跨学科的学习呢?作为小学数学学科,首先我们可以结合一些相关的实践活动,从动手实践操作,相关方案设计,开放数学活动等许多的角度进行活动设计的。我们可以开展的跨学科主题研究有:人民币项目研究,图形设计研究,七巧板活动研究,钟表研究,计量器具的制作,某物体的计量等展开。如人民币项目研究,我们就开展了相关的实践主题。
一、主题名称
研究人民币(欢乐购物街)
二、主题分析
1.项目性质:
将知识的学习、理解、应用融合到一个或一系列的活动中,指导学生在与生活密切联系的活动中归纳、建构、运用,发展数学素养。
2.明确大概念:
人民币、购物
3.项目问题:
(1)小卖部经理每天晚上要盘点一天收了多少钱?如果你是小卖部经理,你准备怎么做?(认识钱,进行分类,整理,清点,累加等)
(2)准备举办学校一年级购物街跳蚤市场,我们要作哪些准备?(商品分类标价、准备购物的钱,准备找零的钱)
(3)和家人一起模拟一次购物活动。
角色扮演:如果你是老板,如果你是顾客,各会发生什么故事呢?
购物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:
①如果付正好的钱,可以怎样付?
②如果没有零钱了怎么办?(老板怎样找钱?)
③估一估,你买的东西大约多少钱,和实际结算出来的钱相差多少?
④预算不够了,怎么办?
……
(4)提出有关人民币的问题并交流?(钱是怎样产生的?人民币上的图案有什么用意?)
3、学生特点分析
对于人民币的认识,多数学生并不是毫无经验,学生参与项目活动并不是“零起点”。但对于人民币的认识到什么程度,需要进行调查了解学生的认知起点。学生对于常用的人民币,人民币的单位,货币上的数值和单位区分面值。一些学生应该能够按要求取出一定总额的货币,速度快慢有所差别。学生对于完整购物体验还是比较缺乏的,对于一些“没有零钱无法找钱”、钱是怎样产生的这些内容还是比较缺乏的。对于购物经验等问题学生还是缺少体验的。
4、指向核心素养的学习目标
课标中对于欢乐购物街的要求
内容要求:在现实情境中认识人民币,能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,了解货币的意义,具有勤俭节约的意识,形成初步的金融素养。
学业要求:积极投入模拟购物活动,能清晰表达和交流信息,认识元、角、分,知道元、角、分之间的关系;会在真实的或模拟的情境中合理使用人民币;在教师的指导下能够反思并且述说购物的过程,积累使用货币的经验;形成对货币多少的量感和初步的金融素养。
教学提示:应当在具体活动中,引导学生知道货币价值,丰富对量的体验,形成初步的量感和空间观念,初步积累数学活动经验。教学目标除了包含对常见的量的数学知识要求,还要关注学生生活体验,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设计活动内容和形式。主题活动的实施,要有利于学生的参与和体验,教师的指导应面向全体、全程跟进。
5、项目说明和活动设计
活动一:我的小红包
数一数收了多少压岁钱?(建议家长给不同币值元、角、分零散小红包。)(小视频1)
你是怎么操作的?
1.对人民币进行分类,知道元、角、分的意思?知道元、角、分之间的关系。知道不同的钱有不同的颜色、大小、图案等。
2.实际操作数一数钱。
活动二:布置“年货节”或“防疫采办”活动(视频2)
在家里举办一个“年货节”活动。想一想:我们需要做什么?
准备家人都需要的一些东西(学习用品、绘本、零食等)。给东西标上和现实相匹配的价钱。价格要合理。会用商场的标价方式进行标价。
如:一本练习本0.8元;一个卷笔刀16.5元
活动三:“年货节”购物活动(视频3)
角色1:购物者 准备一定的钱
购买其中准备的物品,说清数量,说清价钱,根据手中的 钱说清怎么付钱?(可以是不同的付法,正好的,或者整付有找零的。)
角色2:营业员 学会找零。
学会换零钱。
活动四:货币小百科(视频4)
提出有关货币的问题。
钱是怎样产生的?外国的钱也叫人民币吗?“中国人民银行”是什么意思?
有没有比100元更大的币值?有没有比分还小的人民币单位?
为什么没有3元的人民币?
怎样识别假币?
你还能提出其他问题吗?
提供阅读资料:绘本故事《钱是怎样产生的》
可以登录“中国钱币博物馆”的网站进行自主学习
网址:http://******m******/zgqbbwg/index/index.html
六、学习评价
关注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情况,还要关注学生参与活动的程度。主题活动评价是综合与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,应当关注过程性评价,还要关注学生参与活动的程度。一年级学生项目活动的经验非常有限,需要通过角色扮演等活动去体验。
视频分享,进行自主评价和相互评价。
可以设计“视频展示”、“学生自评”、“家长评价”、“同伴互评”等进行交流提升,指在评价与相互学习中获得提升。